发布日期: 2008年 04月 30日
二00七年全市林业工作要点
2007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林业改革和发展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之年。全市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以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为契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构建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及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主要工作思路是:深化两项改革,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四大基地,做强五大产业,加强六项管理,抓好七项工作。
一、深化两项林业改革
1、深化林改配套改革。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总结表彰暨配套改革动员大会,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按照“六大体系、一个中心”的要求,研究部署配套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试点,完善贵溪市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立贵溪市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快推进民间林业“三防”协会建设,着力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2、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推广“双圳模式”,积极开展高公寨林场股份制改革试点,做好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的区划界定工作,逐步剥离国有林场办社会的职能,将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切实加强国有林场资源保护管理,发挥国有林场在林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二、实施三大林业工程
1、退耕还林工程。着力抓好余江县0.1万亩退耕还林任务,龙虎山景区0.2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任务,将山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中部地区干旱缺水的农耕旱地退耕还林。
2、长防林工程。着力抓好贵溪市长防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提高森林质量,扩大森林面积。
3、血防林工程。着力抓好余江县林业血防工程,严格在血防疫区规划范围内实施,完成工程建设面积1.05亩,达到降低钉螺密度和阻断传播途径的目的。
三、建设四大林业基地
1、笋竹林基地。以贵溪为核心,新造笋用竹2000亩,改造现有毛竹林4万亩,提升毛竹林经营水平,提高竹材数量和质量,平均每亩立竹达到150根、年产商品竹30根。
2、苗木花卉基地。以余江洪五湖地区为轴心,以余江蓝天园林绿化苗木公司为依托,辐射带动320国道沿线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新建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000亩。
3、名特优经济林基地。以油茶、天师板栗为重点,积极发展名特优经济林基地,新建油茶基地4400亩、天师板栗基地300亩。
4、工业原料林基地。以余江、月湖平原乡镇为中心,大力发展以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欧美杨、桉树、乡土阔叶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5万亩。
四、做强五大林业产业
1、竹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政策调控、扶强限劣等措施,重点发展以竹地板、竹胶合板、竹笋为主的竹加工业,大力扶持江西竹辉竹业公司、东阳木业、果喜木雕、雅风竹业有限公司、万和炭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竹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一条集毛竹培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毛竹产业
2、苗木花卉产业。按照十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总体规划要求,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提升科技含量,着力提高苗木花卉的产量和质量,扎实稳妥推进基地建设,把鹰潭建成向江浙等沿海发达城市输送苗木花卉的重要集散地,使苗木花卉业成为鹰潭林业的支柱产业。
3、森林旅游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并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加强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森林旅游经营管理体系,加快森林旅游市场的培育与开发,重点开发贵南山区和余江白鸡峰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形成以龙虎山为核心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圈。
4、木材加工业。制定《鹰潭市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比办法》,开展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比活动,按照扶优扶强不扶贫的原则,加大龙头企业的培植和扶持力度,着力扶持5个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木材经营加工大户,引导和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5、森林食品业。鼓励发展竹笋、食用菌、山野菜、浆果干果等森林食品产业,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向精深、风味和功能性方面发展,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农增收致富。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力争2007年全市林业产值突破14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到590元,较2006年增加100元,使林业在促进全市农民增收中作更大的贡献。
五、强化六项林业管理
1、木材采伐管理。全面实行天然阔叶树禁伐,不断完善林改后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樟坪乡林木采伐公示制经验,充分发挥林业工作站和乡村组织在资源、采伐管理上的作用,实行“申报、公示、审查、审核、公示”的两榜定案制。
2、征占用林地管理。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的通知》,全面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对使用林地的项目实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的使用林地机制,不断提高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3、野生动植物管理。规范野生动植物管理,实行限额猎捕野生动物、限额采伐野生植物许可证制度,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无证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形成规范的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管理体系。
4、木材市场管理。积极开展木材加工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加大木材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木材流通秩序。
5、森林防火管理。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用火管理,完善扑火预案,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指挥机构,建立森林防火工作的长效机制,重点实施好森林防火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切实把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6、森林病虫害管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的防范监测工作,强化测报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个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减灾御灾能力。
六、抓好七项林业工作
1、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进一步整合林业行政执法力量,完善林业行政执法职能,形成林业行政执法合力,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林业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行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2、森林公安工作。深入开展林业“严打”,继续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活动,保护林改成果,维护林区秩序稳定。
3、科教兴林工作。重点对10户林业私营企业和专业大户开展技术和信息服务,示范和带动广大林农增收致富;开展市级林业科技示范园申报、评选、挂牌工作,将市级林业科技园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大林业科技培训力度,举办毛竹、油茶、苗木花卉、板栗等林业技术培训班;新建1—2个林木良种繁育及组培中心、林木采种基地,提高林木种苗科技含量;加强林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组建毛竹等专业行业协会。
4、国土绿化工作。加大全民义务植树的宣传力度,强化公民义务植树尽责意识,全面推进义务植树基地化和制度化;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一批新农村绿化示范村,提高乡村绿化水平。
5、争项引资工作。重点围绕优良树种良种基地建设、沙化石漠化治理、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家级疫病疫源监测站建设、长防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林业血防工程、森林公园建设、新农村生态示范村建设等项目,分口落实责任,市县形成合力,积极申报林业工程项目。
6、林业法制工作。深入开展林业“五五”普法工作,重点加强对《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林政执法队伍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7、机关自身建设工作。进一步在局机关开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活动,进一步规范年度目标考核、争先创优、部分经费包干等机关管理制度建设;抓好林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建成“三网一库”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信息网络系统;进一步理顺和转变职能,深化林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摸索事业单位改革的新路子;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讲民主、讲集中、讲执行,影响和带动全体机关干部为林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